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2021年7月,作为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第十一批(第一期)“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领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副书记、院长陈大进从东海之滨来到天山南麓的新疆阿克苏市。
“援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面对“援疆三问”,如何在3年有限的时间里,做得更多、更好,陈大进思考了很多。在3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医护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边疆各族百姓的承诺,巍巍天山和茫茫大漠见证了他的无悔奉献和无私真情。
陈大进(中)
入夏的南疆,一切欣欣向荣。跟随着陈大进的脚步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一切井然有序。三年多来,该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
将时光拨回至2021年6月,陈大进得知了自己所在的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号召医生援疆的消息。
这位青年肾脏病专家在当天回家后,第一时间把援疆的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妻子全力支持他。在陈大进启程援疆的那天,他的父母亲更是特地从老家赶来为他送行。家人的支持,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陈大进刚到第一师医院,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虽然到第一师医院工作,与在浙江杭州比有诸多不便,自己无法照顾家里老人和两个孩子,家里全部的重担都压在妻子蒋宇玫身上,工作也从原来的业务为主转变为行政、业务两头顾。但陈大进表示,环境越艰苦、工作越复杂、难题越多,越需要有人去做。
2021年11月,浙江医疗援疆“专科联盟”赴沙雅县开展义诊活动,患有罕见病的6岁维吾尔族小女孩古丽引起了医疗队的注意。两年的时间里,小古丽一直饱受吐血、拉黑便等症状的困扰,更因难以根治的病症,不得不辍学。
“我们的第一想法,就是一定要救她。”身为一名医生,陈大进将治病救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一名父亲,他不忍心见到任何一个孩子的逝去。当得知小古丽家的经济条件难以支撑高昂的治疗费用时,他更是表示,“这么小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要为她争取。实在不行,这个费用我掏,就是不能因为费用耽误治疗。”
考虑到手术风险大、难度高以及小古丽的身体情况,陈大进与团队筹措手术资金,联系浙大儿院的相关专家,在浙阿两地的通力协作下,实施了一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生死救治”。小古丽于2022年3月顺利接受了手术,并于同年9月重返校园。
小古丽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这样的救治故事同样发生在小阿迪力的身上。三年前,6岁的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先天性晶状体悬韧带疾病——双眼球形晶状体。当时的他,即使戴上一千多度的眼镜,矫正视力也只能到0.2。为此,家人踏上了漫漫求医之路。这一次,陈大进依然尽一切努力为小阿迪全力争取快速、精准的治疗。不仅联系到浙大一院的眼科专家团队,并将小阿迪力接到杭州,免费进行右眼手术治疗。去年6月,还协调浙大一院眼科治疗团队专程飞到阿克苏,为他的左眼进行第二期手术,孩子终于重见光明。
两位孩子的重获新生,在让陈大进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是否还有更多这样的“小古丽”“小阿迪力”因为医疗条件的制约而痛失治疗的机会?救治边疆地区的广大患者,援疆医疗队还能做些什么?
下沉,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直接途径。截至目前,陈大进已带领援疆医疗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健康宣教、巡回义诊达到480余次,健康科普宣教受益4万余人,免费开展儿童先心介入治疗186例,步伐所及之地达4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一整圈。
在采访中,每每讲起在南疆的点点点滴滴,陈大进总是难掩眼中的深情:“当这些患者心怀感激之情,紧握我们专家双手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民族团结一家亲’,什么叫‘同胞亲情浓于水’,我们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秉持科学援疆、务实援疆、真情援疆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援疆的事业中,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真正赢得各族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支持。”
陈大进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活动
我心随风入西域,何惧关山千万重。作为一名专业的医生与医院管理者,陈大进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医疗水平的提升,还有打造“南疆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与使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王震将军创建的359旅修养连,目前已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师级综合性三甲医院,承担着为一师及南疆地区近400万各族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医学人才培养的任务。
如何真正解决当地百姓心尖上的看病难题?如何围绕学科发展、医院建设等方面,助力“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取得新突破?如何提升医院干部职工的满足感、获得感?……一连串思索不断在陈大进脑中萦绕。自从来到一师医院开展援疆工作,他的工作维度覆盖了医院管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
陈大进说:“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他们的精神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援疆干部,要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把援疆工作干的更好、更实、更有效。”
来到新疆的第一个月,他就完成了第十批第一期、第二期援疆团队的压茬交接工作,根据一师医院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完善了《第一师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十四五”期间规划》《第一师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三年规划》。经过充分的调研,在陈大进的建议下,一师医院领导班子提出了“品牌医院、智慧医院、美丽医院、和谐医院”四大医院建设的总基调。三年来,陈大进不断探索实施了以数据指标为导向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对78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23项工作流程进行简化,极大提升了医院管理效能。
在不懈的努力下,一师医院全面借助“大组团、大医疗、大帮带”的资源优势,突破医院发展瓶颈,有效提升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2022年2月,医院新门诊综合大楼顺利投入使用,同年4月顺利完成信息系统整体改造升级、“文化润疆”院区环境改造工程等大型项目,并积极筹建院史馆、职工之家和援友林,彰显医院深厚历史底蕴和援疆精神,增强了员工的文化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2022年,医院还完成了一体化远程影像中心、超声医学诊断中心及远程心电中心等建设,依托信息化打通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多年来,生殖医学、新生儿科、急诊外科3个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病理科、泌尿外科等10个学科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蜕变,神经外科、妇产科等10个学科实现了从强到精的飞跃。三年来,医院新增兵团级重点专科6个,师市级重点专科8个。一师医院在2022年度兵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名,同年8月一师医院医共体荣获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实践案例”,也是兵团唯一一家荣获此项荣誉的医疗单位。
“陈院长深入科室一线走访调研,不但定期进行行政大查房、系统梳理、优化工作流程,解决科室存在的困难,还支持相关学科购买设备,开展医疗新技术研究。”在一师医院同事眼里,陈大进不但对工作永远充满激情与创意,更时时刻刻完善各类系统性九游会真人游戏的解决方案,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乘凌冽长风,破万里巨浪。三年来,陈大进不断探索“组团式”医疗援疆的新作为,通过“以院包科”“导师带徒”“柔性援疆-百人计划”等多种形式,助推一师医院的诊疗水平、学科提升向“质”飞跃。相较援疆前,一师医院三级手术增长42%,四级手术增长了近9倍,先后引进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151项,其中58项技术填补了南疆和阿克苏地区在该领域的空白。
2023年7月,兵团第一师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兵团南疆生殖医学中心”。作为该中心建设的快速推动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援疆专家胡小玲在讲述起筹建过程的点点滴滴,依旧感慨万千。
“陈院长来到新疆后,发现当地在辅助生殖、生殖健康方面的建设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的,老百姓需求又很迫切,他便积极进行前后方协调,推动生殖医学中心的建设。我能够参与其中,并看到中心的建成,真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据胡小玲介绍,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兵团第一师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成立,填补了兵团南疆和阿克苏地区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空白,大大方便了不孕不育患者的专科诊疗。
随着中心的启用,好消息频频传来。截至目前,在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诊疗和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下,已为近30对夫妻成功助孕。
“根据一师医院学科建设的需求,‘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选派最合适的医生到最需要的科室进行支援,这是‘以院包科’的显著特点。”在陈大进看来,这样的密切配合得以让各科室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将技术留下,促使医院稳步发展、走在前列,为打造南疆区域医疗新高地不断注入活力。
援助一批人才,带出一批人才。陈大进深知,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夯实从“输血供氧”向“造血制氧”的转变,早已成为援疆医生的共识。
2023年,在陈大进的推动下,“高层次人才交流工作站”“柔性援疆-百人计划”等项目成功创建,先后选送110名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赴浙大六家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并邀请后方医院专家119人次来一师医院讲学、指导,建立传帮带工作室21个,其中22名被列为自治区级优秀跟陪学员,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学科人才素养和专业技能。
同年,一师医院与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签署《对口支援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并成功挂牌“医疗人才培训基地”“援疆医生之家”“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培训基地”,进一步丰富了医院内涵式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在“导师带徒”培育模式和“传帮带”机制下,一师医院的人才与骨干逐渐培养起来,从邀请浙江的专家团队来做手术,到自己在本地团队的配合下做手术,再到培养本地医生独立开展手术,一系列变化令人欣喜。正如陈大进所说:“通过医疗援疆,填补边疆地区医疗空缺,便能让患者不用再长途奔波,辗转各地求医。”
在“组团式”医疗的倾力帮扶下,一师医院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医院“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共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升级科研项目10项、师市级科研项目49项、院级科研项目30项,并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2023年8月,陈大进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实现了兵团师级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零的突破。
浙江医疗援疆多学科专科联盟开展巡回义诊活动
医疗援疆被誉为最接地气的民生工程和增进民族团结的民心工程,自“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工作人员,都对一师医院医疗服务的变化有目共睹。
一手解近忧,一手谋远略。仅发展一家医院远远不够,还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提升区域医疗水平。陈大进来到南疆后,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推动当地医疗专科联盟建设,一师医院先后和阿克苏地区7家县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并辐射三师、十四师、喀什、巴楚等地。根据受援地实际医疗需求,陈大进以实施“三大两远程”工程为着力点,定期组织专科联盟团队赴基层开展医疗技术帮扶活动,并常态化开展“巡回义诊 专科联盟”送医送药送技术活动,援疆专家不仅给基层送医送药,还把党和国家的关怀带到基层,让边疆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自21个专科联盟联盟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共建共享活动283次,推广特色技术和适宜技术41项。陈大进表示,专科联盟的建设让资源得以共享,不仅能够更为广泛地覆盖各类疑难杂症,促进九游会真人游戏的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管理理念的共享,推动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从“让患者跑”到“让专家跑”,从“出远门就医”到“家门口就医”,医疗援疆让当地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水平、连续性、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2021年以来,浙江大学医疗援疆专家党支部先后被授予“兵团先进基层党支部”“兵团援疆工作先进集体”和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担当作为先进集体”等荣誉。2022年7月,医疗队领队陈大进同志作为优秀援疆干部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集体接见并合影留念。
“这几年,经过‘组团式’医疗援疆的系统性工作,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治疗常见病的技术已经相对完善。”对于未来的医疗援疆工作,陈大进认为应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
眼下,陈大进正向着专科联盟3.0版继续进发。3.0版做什么?陈大进向记者描绘他的目标:提升当地居民健康意识,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降低患病率,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生也要做好健康科普宣传员,通过健康宣教的手段,指导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生活方式。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网格化的管理也是关键环节,比如通过建立慢病管理网络体系,布局专科联盟健康科普工作,切切实实将患病率降下来,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结束的采访那天,陈大进还将赶赴出差地继续忙碌。当被问及三年来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时,他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时间不够吧,总想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事情。”
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援疆工作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援疆医生,他深知治病救人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担当。